“10年前,可能很多腫瘤科醫生都沒能真正理解mdt(多學科團隊協作)的重要性,而現在不少老百姓已有了這樣的意識。”近日,在浙江省腫瘤mdt培訓項目啟動會上,省腫瘤醫院黨委副書記、副院長程向東表示,腫瘤是種復雜疾病,往往需要采用多種治療手段。以消化系統腫瘤患者為例,牽扯器官多、病種多,制定多維度治療方案,才能讓患者少走彎路,實現精準治療。
先放化療
為手術留出“安全邊界”
兩個月前,40歲的方女士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,同時次◢數增多。隨著癥狀越來越嚴重,她便前往當地醫院做了腸鏡檢查。檢查結果發現,在距其肛門約3厘米的位置有★一個大潰瘍病竈,幾乎將腸腔堵住。病理檢查結果證實:直腸腺癌。
方女士輾轉後就診於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癌多學科診治中心。“手術可以做,但腫瘤侵潤得較深,且有淋巴轉移,手術風險大,病竈十分接近肛緣,肛門這美麗女子肯定保不住。”省腫瘤醫院∞結直腸腫瘤外科李德川主任考慮到患者只有40歲,無法接受後半生掛著造口袋排便,於是建議她通過mdt討論給我散後再確定最適合她的治療方案。
經過結直腸腫瘤外科,腹部腫瘤放療科,腹部腫瘤內科等多學科專家討論後,專家團隊建議方女士接受術前的放化療,然後再手術切除忘流蘇淡淡開口腫瘤。“目的是希望通過放化療使腫瘤縮小,從而保住患者的肛門。”浙江省腫瘤醫院腹部腫瘤放療科朱遠主任說。
之後,方女士順利完成了術前的放化療,復查直腸磁共振發現腫瘤病竈明顯縮小了。在☉結束術前放化療3個月後,方女士接受了腹腔鏡下經內外括約肌間切除術(isr),成功保住了肛門。
多學科mdt
體現綜合治療的可儲物戒指卻絲毫無損重要性
讓方女士欣喜的是,術後病理報告檢查發現,在接受了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後,切除病竈未見明確腫瘤殘留。換句話說,方女士直腸裏的腫瘤組織在接受術前治療後已經Ψ消失了。
“我們調查發現,需要術前放化療後開刀的腸癌患者中,腫瘤完全消失的占到了20%,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100%,無癌生存率達到90%以上。”朱遠說,對於大多數患者,術後放化療藥承受更多副作用,很多人可能會因為耐受力差,完成不了整個治療周期,從而失去了治療的機會。所以,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↘多學科團隊協作判斷和綜合治療的重要性。
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案是不斷變化的,有數據顯示,4%—35%患者病情診斷會發生變化,19%—34.5%治療計劃會發▓生變化,因此變是常態。
專家資源有限,哪些患者需要mdt呢?“一般來說,我們會建冰冷議晚期疑難患者,或已經有遠處淋巴轉移的,手術後復發的可以采取mdt。”李德川說,患者也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掛號,實現一站式診療。(本報記者 徐小翔 通訊員 王屹峰 蔡奕波)